当前位置:首页  回收  活力材子

民办教师的大学梦——校长特别嘉奖之鸿鹄奖获得者:朱雅亮

发布时间:2013-11-19浏览次数:438作者:msc   来源: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责编:供图:审核:

 

个人简介:

  朱雅亮,男,汉族,1986年3月生人,共青团员,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0级学生。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三好学生、校长特别嘉奖之鸿鹄奖、“中航技”特别奖学金、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百杰青年学生之学习典范、百杰青年学生之自强之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暑期社会实践“中航国际杯”一等奖、标兵团长、实践先锋等奖项。

 

获奖感言: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追梦的路上或许布满了荆棘,但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辛,为了心中的梦想,我时刻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

 

事迹正文:

  十年之前,立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我如愿考取华中师范大学,却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完成学业;十年之后,怀揣当年的大学梦,在外打工四年的我毅然辞职回老家复读。天道酬勤,我最终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成功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我像一只终于飞上蓝天的鸟,要衔一朵最美的知识之花给我的学生。梦想的距离有多远,我用十年来丈量。我就是朱雅亮。

 

民办教师的坎坷求学路

  我出生在湖北省仙桃市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的艰苦生活,让我深信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对待学习,我从来不敢松懈,我也成为我们村第一个考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三年的不懈努力使我在2002年如愿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可是命运偏偏跟我开起了玩笑,因为身体原因,我不得不先后两次休学治疗,倾尽全力也没能改变无法完成学业的残酷现实。2005年我最终选择了退学。

  梦想的破灭对我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但我知道自己不能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了,我决定一个人到外面去闯一闯,于是我收拾行装去往广州的一所私立学校做起了民办教师,这一做就是四年。在外漂泊的孤独、学生的调皮、家长的挑剔、领导的严苛,我从没有怨言。我收获着学生的爱,也收获着独立与坚强,唯一不变的是我心中从未熄灭的求学梦。随着身体的好转,我重回校园充电的想法愈加强烈。

  2009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毅然辞去在广州的工作,回老家报了复读班。时隔七年,我以一名学生的身份重回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课堂。面对议论,我学会了淡然,“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面对课业压力,我学会了用平常心来对待,只要自己努力了,至于高考的结果如何已是不那么重要了。

  复读期间,摆在我面前最大难题就是如何用一年的时间去复习完整个高中阶段的课程。以前的知识早已忘的一干二净,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重拾一切谈何容易。每天挣扎在书山题海里,奋斗在夜深人静的台灯下。

  在我看来,这一年的时间可以用煎熬两字来形容。在临近高考的那一两个月里,我的身体状况又亮起了红灯,可是一旦松懈就将前功尽弃。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就去医院挂氨基酸,挂完水马上回教室接着学习。以这种非人的毅力,我咬牙坚持到最后,最终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航,梦想起飞的地方

  我珍惜进入南航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是我每天刻不容缓的事,我以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进入南航以来,我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专业第一,平均绩点4.2,大三上学期的平均绩点高达4.7。

  作为一名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我积极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从进入大学初,我便想方设法地进入研究生实验室做实验,为的是提早学习一些做科研的知识和方法。大一时,我便进入姬广斌教授的课题组,跟着研究生师哥师姐们做科研项目;大二,我被实验室派往东南大学物理系徐庆宇教授的课题组做协助工作;大三,我作为组长带领小组开展省重点科创基金项目《磁性材料附载银、铜纳米颗粒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

  在这往返于实验室和图书馆的过程中,充实与快乐是我最大的感受。

  在班上,我是同学眼中的“老大哥”。我感受得到同学们对他的尊重和信赖,同时也感受到一份对班级的责任。担任心理气象员的我,平时会主动跟那些沉迷游戏、学业困难的同学交流聊天,帮助他们分析利弊,端正学习态度。除了做好自己的学习工作,我还积极帮助班上其他同学。每逢考试将近,我会组织班级学生集体自习,给同学们答难解疑、划重点。

  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与各项学生工作:担任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协助老师开展奖、助、贷、勤等工作,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担任辅导员助理,协助导员处理年级事务,为导员分忧解难;担任班级组织委员,经常组织各种班级活动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让离家的同学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为学校,为学院,为班级,我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忘不了山区的那些孩子们

  因为懂得,所以感恩,我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尽一份爱心。在担任校爱心社义工部副部长期间,我热衷公益服务,曾前往地铁站、孤儿院、敬老院等地方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2012年暑假,我带领班上15名同学前往贵州山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爱心支教活动。当地的教学条件异常艰苦,破旧不堪的木制教学楼已经倾斜,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昏暗的教室里没有电灯,每逢下雨,教室里就会积满水;黑板、上课铃都是当地老师自制的……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我和我队员们的日常生活面临着不小的考验,但是我们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地方买米买菜,我们去当地居民家里买;没有燃料生火做饭,我们一起到山下去砍柴;没有诊所看病就医,我们自己事先就备足了药品……一个月的支教,除了每天正常上课备课,我们还走过绵延不尽的崎岖山路,家访207名学生。所有的一切,无一人抱怨。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艰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就像一名登山者一样,翻过了一座座的山峰,为了我人生的梦想,我时刻准备着踏上新的旅途去迎接新的挑战。

 

师长点评:

  一年时间,六门功课,高中三年的学业,他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四年打工,十年坚持,连续三年专业第一,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求知若渴的决心。一个普通的农家男孩,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就是朱雅亮!

                                           点评人: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张校刚 教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