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十三次材料学院本科生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5-11-02浏览次数:132作者:刘燕   来源: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责编:供图:审核:

     2015年10月21日,我院召开2015年第十三次材料学院本科生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副院长梁文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王少刚副教授,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负责人魏艳红、王寅岗、缪强、张校刚、张晓红、张海黔以及教学管理办公室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副院长梁文萍主持。

  一、 会议议题

  1、   面向全校公共基础课程研讨;

  2、   理论课与实验课间协调问题的研讨;

  3、   教学团队建设的研讨。

  二、 会议主要内容

  会议开始时梁院长指出,公共课程每年需进行多次研讨,上学期我院已进行过“面向全校公共基础课程的研讨,将《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Ⅱ)》、《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Ⅲ)》三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统一,根据研讨会情况,部分问题还存在争论,需进一步协商讨论;

  9月我院已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研讨,但还有问题未理清,旨通过此次会议将理论课与实验课间协调问题确定下来;

  我院要做好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负责人要将课程间的逻辑关系,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时数、知识点等搞清楚,这是基础工作,但却非常重要。

  1、与会人员围绕面向全校公共课的相关问题深入研讨并达成如下一致:

(1)《工程材料学》由原来的40个理论学时调整为37个理论学时、6个实验学时,2.5个学分;《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Ⅲ)》确定为29个理论学时、6个实验学时,2个学分。

(2)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出考卷、印考卷、补考、借教室等工作由课程负责人统一安排,本学期由陈文华、郭训忠两位老师统一安排。

  2、会议针对实验课责任主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王少刚老师认为,应该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公共基础课实验较为简单,可由实验室老师负责;专业课课内实验由于存在难度和变化,可由理论课老师指导,实验室老师做好辅助工作。但由此涉及的实验室管理及实验人员工作量计算问题需进一步研讨解决。

  王寅岗老师指出,理论课老师需提供实验大纲,并配合实验老师完善实验大纲;张校刚老师也认为,理论课老师应当同实验室老师共同协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张晓红老师提出,实验课老师应当开展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3、会议围绕教学团队建设展开激烈讨论。

  与会人员认为要做好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结题工作,教学团队负责人负责确定各专业方向课程,明确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审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理论与实验学时数、课件、知识点等的规范合理性,且要同实验人员沟通协商。此外,魏艳红老师提出,要以学生为导向,用好教学评价体系,且将结果进行公示,督促老师把课上好。

  张校刚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学团队建设并不因教改项目的结题而终止,要采取持续性的激励措施,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团队和教学秩序,确保课程质量、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他还强调了团队定期召开研讨会的必要性。

分享: